【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別小看B型肝炎對健康的破壞威力!今年36歲的林先生,20歲在一次捐血中,意外發現罹患B肝,當時肝指數已是正常值的7倍,但因忙碌的課業和軍旅生活,疏於注意和治療,竟讓肝炎惡化為肝癌,且在29歲某天凌晨「引爆」肝腫瘤,所幸緊急治療,才挽回一命!
一名男子因長期疏忽B肝,某日因劇烈腹痛就醫,才發現肝病已惡化為肝癌。圖為腹痛模擬。
腹痛誤以為是胃炎 就醫才驚覺「肝腫瘤爆了」
時間回推到2008年5月,當時就讀中央大學機械系博士班的林先生,因思念家人而返鄉,沒想到某日凌晨1點多突然劇烈腹痛、直冒冷汗,剛開始以為是晚餐吃了蘋果引起消化不良,但是後來疼痛加遽、呼吸困難,凌晨5點多已經痛到無力,只能以爬行的方式爬到母親房門前,用頭撞門,拜託母親協助就醫,診所醫師判定為胃發炎,留院一晚、拿了胃藥後就回家。
沒想到,回家當天早上,林先生又開始肚子痛,家人改送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檢查後才發現病因並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肝臟腫瘤破裂,由醫師緊急手術切除,且確診為肝癌。手術後的林先生,有感於B肝的可怕和健康的可貴,遂主動向醫師表達希望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用藥迄今6年多效果良好,不僅病毒數減少,指數也下降很多,生活也因轉念而更多采多姿。
蘇維文醫師(左)與徐友春醫師(右),贈送安全帽給林先生,祝他一圓機車環島的夢想。(圖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B肝放任不管 40%恐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蘇維文指出,慢性肝病、肝硬化是國人死亡原因第9名,死亡年齡中位數僅有58歲,是十大死因中死亡最年輕的死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眾就像林先生一樣,對肝炎認知錯誤,以致於影響治療時機!
目前B肝藥物進步,患者可透過個人化的治療和用藥組合,有效降低病毒數,維護肝臟健康。圖非抗B肝藥物。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102年調查資料,已知自己為B、C型肝炎的民眾當中,有高達3成沒有就醫,其原因主要是認為身體沒有症狀就不需就醫,或是不知道罹患病毒性肝炎應該要看醫師。殊不知,慢性B型肝炎雖然沒有症狀,但仍約有15%至40%的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肝衰竭,或是肝癌。而罹患慢性B肝的國人約有2至4成死於末期肝病。
遠離肝病人生 篩檢+治療+追蹤
蘇維文醫師指出,台灣自1984年實施B肝接種政策後,包括慢性B肝和肝癌死亡率都明顯下降。至於來不及接種疫苗的B肝族群,近年隨著藥物進展,目前也可以透過調整患者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干擾素、以及減少病毒在體內複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等,配合患者年齡、肝臟纖維化程度、肝功能狀況、病毒基因型和病毒量等條件,規劃出適當的治療用藥組合,降低病毒數,進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風險。
除了壓抑B肝病毒數量之外,彰化基督教醫院消化系中心徐友春主任指出,根據國際期刊《Lancet》(刺胳針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長期口服抗B肝藥物,5年後患者出現肝硬化的比例從28%降至8%。此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也證實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B肝相關的肝癌復發風險,以及死亡率。
疲勞,不是判斷肝臟健不健康的準則!醫師提醒,沒有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應該要接受篩檢,若檢出有B肝帶原,則要定期追蹤。若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也不要以為沒有症狀就不必治療,應該要與醫師合作,透過個人化量身訂製的治療對策,降低體內的病毒數量,降低肝硬化以及肝癌發生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