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健康記者 陳怡君】

日前報導指出,台中有一名國二學生,某天腹痛到醫院檢查,居然發現是大腸癌末期,4個月後就病情惡化離開人世,病史顯示該孩童從國小開始,每天買一根香腸當點心,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每日攝取100公克以上紅肉,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會增加12%-17%,若是每天食用加工肉品25公克以上,相當於香腸一隻,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甚至會高達49%!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教授指出,醫學證實大腸直腸癌與高脂肪飲食有絕對的正相關,因為脂肪經過肝臟會形成第一度膽汁酸,排泄至大腸道內與細菌作用後,形成致癌的第二度膽汁酸,他表示世界上只有馬、天竺鼠、兔子與人有類似的腸道構造,可惜人不能和其他動物一樣只吃樹皮草根,唯有減少脂肪量,才能降低體內致癌物的累積。

飲食西化導致攝取過多脂肪及糖分,造成國人大腸癌發生率扶搖直上,目前佔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高達每年一萬多人,不過由於醫學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成效比較好,因此死亡率佔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一、二期的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若能及早發現其實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第一期為9成,第二期約7成。

只是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不明顯,有三成五的患者被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到肝臟的比率更高達25%,如果腫瘤分布太廣,無法使用手術切除,就必須搭配化療及電療,近年來更有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可以搭配使用,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第三期臨床試驗「CRYSTAL」結果證實,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可以顯著增加59%的腫瘤反應率,甚至使腫瘤縮小,增加患者接受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許自齊教授表示,針對每位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供選擇,尤其現在講求個人化醫療,可以透過生物標記的檢驗,事先了解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是否有效,因此建議患者在使用前,可以先做K-RAS基因檢測,若患者基因屬未突變的野生型(Wild type),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效果就會非常顯著;如果有突變,則建議病人另外尋求其他治療方式,才不會浪費金錢。

也由於大腸直腸癌的存活期普遍較長,患者的營養照護顯得格外重要,以支持身體撐過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等過程,因為癌症病人會產生惡病質,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熱量,加上發炎的情形會把蛋白質破壞分解,造成肌肉萎縮,一定要均衡的攝取營養,數據也顯示蛋白質及熱量不夠的患者,死亡率增加很多。

癌症患者的胃口普遍不好,有許多患者其實是死於營養不良導致的合併症增加、器官衰竭等情形,許自齊教授強調不要只是依賴靜脈注射得到熱量,還是以腸道吸收營養為主,第一步是要患者先吃得下,再來要吃得對,攝取易吸收的養分以調節發炎情形,達到維持體力、完成療程的目標,才能提高生存期,

許自齊教授也特別提醒,坊間流傳的斷食療法絕對不可採用,還沒餓死癌細胞,病人就先因為營養不足而死亡了。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調整飲食習慣以避免得到大腸直腸癌,遵守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多吃蔬菜、水果,大量喝水及適度補充鈣質,都是很好的預防方法。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60&id=91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jfay 的頭像
    mjfay

    ☆天天養生-健康一生☆

    mjf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