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天氣型態變化多端,忽冷忽熱很容易影響一個人的身心狀況,尤其女學生因為升學壓力大、職業婦女則家庭工作兩頭燒,不僅會出現「大姨媽」來的時間改變,本來就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也可能因此症狀更嚴重。醫師表示,這與每個人的體質息息相關,尤其接近更年期的中年婦女症狀會更明顯。
中醫認為「春天屬木,正好對應肝膽」,與女性月經週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徐維偵表示,春天氣候多變,本來就容易精神緊張、情緒不穩的女性,若未加以紓緩調理,容易產生肝氣不順,月經週期提早或延後,甚至一個月來兩次,或是甚至兩個月來一次的異常現象。
亂經通常有三種情況,其一是月經提前報到,大致分為燥熱、血熱型體質;其二是月經延後才來,通常屬偏虛寒體質;最後一種則是忽前忽後,前後兩個月經期時間不定,這種尤其容易發生在春天時節,因為肝氣受到影響,容易產生此種症狀。
這類擁有敏感體質的女性,不僅會有月經週期紊亂,還可能會發生心悸、失眠,尤其月經來臨前一週,身體的不適症狀會益加明顯,包括太陽穴兩側走的是膽經,易引發頭痛;子宮收縮產生的小腹疼痛;口苦、喉嚨乾澀;噁心、嘔吐;甚至因為免疫力下降,還會有「多一件太熱、少一件太冷」的不適應症,通常會在經期前持續好幾天不等,也就是俗稱的「經前症候群」。
所謂「不通則痛」,若是通則不會痛,中醫師徐維偵說,對於經期前的不適,中醫問診時會開立疏肝解鬱的處方,來調理鬱結之氣,例如小柴胡湯、逍遙散,前者主補氣、適合涼補;後者為補脾、血,屬溫平藥性,此外,也會增減如香附、枳殼等單味藥,幫助疏通肝經膽氣,其中香附亦有調理經期、減少腹痛之效。
經前症候群成因複雜,主要與體內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通常月經來潮前一週各種不適症狀都可能跑出來,此時除了身體上的疼痛症狀,還可能出現體重上升、體力不支的疲累感,種種情況通常在月經來時就會緩解。尤其接近更年期的中年婦女,除身體的變化外,還面對其他包括家庭問題、小孩課業以及社會壓力等,往往難以啟齒,身心內外包夾、獨自煎熬。
醫師提醒如果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應該尋求治療,多半症狀會獲得減輕或消失,但要收取立竿見影之效,必須改變外在如熬夜、刺激飲食等不良習慣,週末假日到戶外踏青、放鬆心情,這樣才能內外雙管齊下,有效改善亂經或經前不適。
中時健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