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心房中膈缺損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但卻不易被診斷出來。大約1000個出生的新生兒,有一個到兩個會出現心房中膈的破洞,就是心房中膈缺損。大部分的心房中膈缺損在兩歲之內,都有機會自行關閉。但有些心房中膈缺損破洞較大,無法自行關閉,並會隨著年紀長大,破洞越來越大,造成致命的危險。所以這疾病就像是一顆隱藏的地雷,有可能在兒童也有可能在成人發病,不可不慎!
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 隔絕血液分流
台東馬偕小兒心臟科游昌憲醫師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學習更精進的小兒手術技術,受訓後引進心導管關閉術,解決這些病人的心中大患!游醫師表示,心導管關閉術的操作,關閉器就如同一支雨傘一般,當導線伸進心房中膈破洞位置,即將原本藏在導線頂端的關閉器展開並將破洞修補。心導管手術只在鼠蹊部的地方有一微小的血管穿刺傷口,手術後無須縫合,因此恢復很快,縮短住院時間,肚子不會留下疤痕。
心房中膈缺損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
心房中膈缺損是指左心房與右心房間的中膈有破洞,導致左心房到右心房血液分流。長期過度分流可能導致右心房與右心室擴大,病人可能因此有右心室衰竭症狀,如喘、呼吸不順、運動不適等,更嚴重可能併發肺動脈高血壓。阿美族陸小弟弟,於出生4個月時發現哭鬧時臉上會發紫,經診斷患有「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但今年發現心房中隔缺損破洞變大,由游昌憲醫師在台東馬偕以「心導管關閉術」予以處理。術後的陸小弟弟恢復非常好,每天活動力都很旺盛。
先天性心臟病患 應早期治療
另一位46歲卑南族青年,一次在打籃球當中,突然胸悶不適,被友人送醫急救。經由游昌憲醫師使用心導管關閉術成功處理。游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期症狀不明顯,然而隨著年紀到達30至40歲,逐漸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及運動容易疲倦的表現;不幸的是,這些症狀代表肺動脈已出現不可逆的病變,造成肺動脈高壓,心房中膈缺損的血流流向也從左至右分流,逐漸變成右至左分流。這時候要再關閉這個破洞,反而會造成心臟衰竭,增加病人猝死的風險,最後必需做心肺移植的手術才能拯救生命。故心房中膈缺損雖是較容易處理的心臟病,但若未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響。
致力於提昇小兒科重症醫療的游昌憲醫師,幾乎每年都至全台東縣國小一年級、四年級,以及國中一年級,作三階段的心臟篩檢,其目標就是要早期發現此心房中膈缺損,以期早期治療這類病人。盼望藉著每年的學童心臟病篩檢,能夠早期診斷此類心臟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