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運動、拿重物、用力時出現胸悶、氣喘吁吁等症狀千萬別大意,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警訊。心臟內科醫師表示,以往門診在10月起,心臟疾病發作的患者病人愈來愈多,到12、1月冬季達到高峰,比夏季多3∼5成,值得注意的是,有3分之2患者發作前是無症狀的,有家族史、危險因子的人應及早診斷。
心臟內科醫師蔡忠文表示,冬天天氣冷加上運動量少,血壓容易高,而血壓增加血管收縮、交感神經分泌,較容易促使心臟病發作,又以腦中風、心肌梗塞最多,其他如主動脈剝離、腎衰竭等,也都跟血管堵塞有關。
心臟疾病患者中,約3分之1發作前會有血壓不穩、活動中喘、胸悶等短暫症狀,但另外3分之2患者沒有症狀,第1次發作恐直接心臟麻痺、心肌梗塞,不幸則手腳癱瘓、死在家裡。
「預防心臟病最重要!70歲以前的患者有高達8∼9成都可預防。」蔡忠文指出,2012年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列出心臟疾病的7大危險因子,包括運動、飲食、體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
除了避免上述危險因子,蔡忠文說,心臟疾病男性的好發年齡約45歲以後、女性55歲以後,若有抽菸習慣30歲就要開始注意;他建議,男性50歲、女性40歲後應就醫評估心臟疾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有跡可循,應掌握危險因子和症狀兩大方面。」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除了前述症狀和危險因子應避免,本身是高血壓患者的人,就算夏天控制好,秋冬也必須謹慎量血壓,因為高血壓患者中有1.5成夏天正常、冬天血壓飆高,整體患者在冬天需要的藥物更平均增加1∼2顆;至於日常生活應少吃高油鹽食物,若必須吃則記得吃完量血壓,冷天注意口鼻避免吸到冷空氣。
新聞網址:https://4fun.tw/mfrP
留言列表